【乱世买金】现在不应买金?高价追金前要注意的几点。
疫情、地缘政治、无限量宽松计划等等因素带动市场避险情绪,金价一度迫近2000美元。黄金虽然有避险保值作用,但盲目追高,于高价买入黄金,最终可能得不偿失。股神巴菲特说过「一盎司黄金,永远只是一盎司黄金(own one ounce of gold for an eternity,still own one ounce at its end)」。他认为黄金是「非生产性的资产」,这种资产永远不会产出任何东西,大家买它只是希望将来有人会花更多钱买走。所以在买卖黄金前,大家先想清楚买金的目的,评估高价买金的风险后,再作决定。
金价1950至2000美元阻力大
中美关系是推动金价的主因之一。若非近月两国关系恶化令金价急升,金价今年升至历史高位1900美元左右便见顶。虽然金价受地缘政治等因素刺激,现货金一度破纪录升至1980美元,但金价在1950至2000美元之间其实阻力颇大。以今天(8 月3 日)现货金价为例,高开1984美元后,便回落至1974美元。进一步破顶需要很大力度,当然若中美局势失控则另当别论,要自问,这可能性有多高?
金价已大幅高于开采成本 或受疫苗拖低
疫情的不明朗因素是令金价向好的主因。疫情至今已延续半年,疫苗迟早也会成功落地使用,这样的话,届时疫情的不明朗因素便会一扫而空,黄金的避险需求便会大跌。美国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福奇预计,疫苗最快今年底或明年初面世。若真如此,金价可望在该段时期回落。同时,目前金价已显著高于黄金的开采成本,一旦疫情受控,全球经济复工复产,金矿开采量也会显著增加,供应增加也会令金价回落。需求减,供应增,回落幅度进一步加大。
央行、买家趁高价沽货套现
全球央行有机会趁高位减持黄金。环球央行并不喜欢金价大升,因为这样反映市场对货币失去信心。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及美国联储局均持有很多黄金储备,只要它们稍后在市场减持,便可以释放出强烈的政策讯号。虽然联储局3月23日宣布无限量宽松计划(QE)后,很多人也觉得该全球最大央行大举放水利好金价,但QE规模是否真的如此大呢?根据联储局资产负债表,最新QE规模为6.96万亿美元,已较上月12日高位7.16万亿美元回落2000亿美元。
假如当局执行QE的力度开始减少,之前已买金的人会否沽货套现呢?毕竟金价过去逾4个月已从低位升逾三成,逼近2000大关,投资者选择沽货套现获利是很合理的事。当大量投资者选择套现时,金价便会回落。
历史教训: 一夜暴泻至700美元以下
黄金看似保守、被动,但其与国际市场连动性强,常导致暴涨暴跌的情况,并不适合不熟悉金融市场的投资人做短线操作。这样的特性从近 3 年的走势就可以略见端倪,譬如在 2016 年就曾 8 个月内涨幅近 3 成,却又在短短 5 个月下跌近 2 成。
今天瑞银、美银等纷纷押注金价上看2000、3000美元。更有析师预期,金价会升至10,000美元。这些预测偏向过于乐观,报喜不报忧。对此,不可不提上世纪80年代的教训。 1970年代末,金价于短短两年间翻了4倍,1980年1月21日高见每盎司850美元,惟一日之后即暴泻至700美元以下,因时任美国总统卡特钦点联储主席沃尔克(Paula Volcker)以铁腕加息对抗恶性通胀;此后近30年,金价一直走低。
负利率难持续 难支持金价
当美元跌势最终触发市场从QE美梦中惊醒,加上恶性通胀来临,联储会否从现时的买买买模式转为卖卖卖,逼令利率上升?拥有逾200年历史的瑞士最大资产管理机构之一的Lombard Odier,首席经济学家Samy Chaar就透露该行已卖出一半黄金头寸,因预期实质负利率不可持续,并为金价加添脆弱性。
若上述不利金价的事件均成为事实,金价有机会回落到1400至1500美元,建议投资者届时始考虑大手买入黄金也不迟。